。它可以用于估算活性炭的比表面積,和相對表征活性炭的孔隙結構
。在實際應用中
,對于以碘(分子量為254)為代表的分子量大約250左右、非極性和分子對稱的物質來說
,碘值可以表征活性炭對這部分物質的吸附能力。
亞甲藍值在表示活性炭液相吸附性能時
,主要反映活性炭的脫色能力
,一般此值越高
,表示活性炭吸附性能越好。相對應的
,對以亞甲藍分子(分子量為374)為代表的分子量大約370左右
、極性和線性結構的顯色物質來說,亞甲藍值可以表征活性炭對此類物質的吸附能力
。亞甲藍值與碘值相類似
,也反映了活性炭的孔隙結構,特別是微孔的數(shù)量
。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
,活性炭的碘值、亞甲藍值與活性炭對天然水中有機物的吸咐能力之間相關性能不好
,因此在選擇去除天然水中有機物的活性炭時
,不宜采用這些指標。
丁烷值與四氯化碳值存在著很好的相關性
,美國ASTM標準中顯示:四氯化碳活性=257×丁烷活性
,R2=0.934(均按照ASTM一D5228-92)。兩值均可表征出活性炭樣品的微孔容積
,是活性炭孔隙結構的量度值
,常表征活性炭的活化程度。兩值對表征活性炭對小分子量
、非極性有機物去處能力
,具有重要意義。
糖蜜值是以大分子量的焦糖作為吸附質
,活性炭作為吸附劑來測定的
,它主要表征了活性炭對大分子有機物,特別是水源中的高分子量有機物的去除能力
。由于焦糖分子量較大
,因此難以進入活性炭的微孔結構中,只是被活性炭的大孔
、中孔等吸附
,因此可以反映出活性炭孔隙結構中大孔、中孔的比例
。單寧酸(分子量為322)值表示吸附有機分子能力的指標
,它是在濃度一定的單寧酸溶液中,加入活性炭的量使單寧酸溶液濃度低于某個確定值所需要活性炭的量
,因此
,此值越低表示活性炭吸附性能越好。單寧酸的性質與天然有機物(NOM)中的代表物質腐殖酸十分相近
。糖蜜值和單寧酸值
,兩指標相互配合
,能夠很好地判斷出活性炭孔隙結構中大孔中孔的比例,較好地反映出活性炭對天然大分子有機物的去除能力
。
2
、強度和摩擦系數(shù)
在飲用水的深度處理中,對炭后出水濁度控制很嚴格
,即要求在砂濾池出水濁度的基礎上不再升高
。因為在粒狀活性炭實際應用中,要考慮其在運輸
、反沖洗和再生時活性炭的破損情況
,主要有3種力可使活性炭機械破裂而形成粉塵,造成出水濁度升高
,即沖擊力
、積壓力和磨損力,強度和摩擦系數(shù)便分別代表了沖擊積壓力和摩損力
,反映出活性炭的耐破損能力
,因此強度和摩擦系數(shù)作為選擇活性炭的首要控制指標,要盡量選取高強度和摩擦系數(shù)的活性炭
。如果強度低
,則炭的結構疏松,在反沖洗時
,炭粒易脫落
,由于微生物能附著在炭粒表面會造成出水的生物安全性問題。
3
、pH值
pH值是活性炭表面化學性質的重要表征
。活性炭的表面化學性質對其吸附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表面酸堿性被認為是控制吸附的重要因素
。活性炭的表面酸性增加
,或者說極性的氧分子增加
,或含氧官能團的數(shù)量增加,使得活性炭的表面極性增加
,從而有利于其對水分子的吸附
,對水分子的吸附有可能因占據(jù)活性炭孔而降低了活性炭對疏水性化合物的吸附。對于NOM為代表的中性條件下帶負電荷的有機物
,如果活性炭的表面帶有中性條件下可水解的強堿性基團的量
,大于羧基等強酸性基團的量,也就是說pH大于7時,在中性的水體中活性炭表面就會帶有正電荷
,這將有利于它對NOM的吸附
。一般來說,較高的pH值有利于活性炭對NOM的吸附
,但不是越高越好pH值過高預示著活性炭表面存在較多的強堿性基團,從而導致活性炭表面親水性增加
,也不利于對疏水性有機物的吸附
。
4、灰分
灰分表明了活性炭中無機礦物質的含量
,灰分是活性炭中的雜質
,含量越低越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曳值慕M成一般有SiO2
、Al2O3、Fe2O3以及一些其他金屬化合物
,這些組成在用于飲用水處理時可能會影響活性炭的能力和某些安全性要求
,一般來說不直接影響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有研究表明
,活性炭除砷效果與其比表面積大小基本無關
,而主要是與其灰分有關,即其中的金屬礦物組成起著決定性作用
。
5
、經(jīng)濟性指標
粒徑大小和粒度分布、水分
、可溶物等指標
,主要是對活性炭的購買和運行成本產(chǎn)生重要影響。粒徑大小和粒度分布
,可決定活性炭床的壓降和床層膨脹
,是關系活性炭設備大小和運行的重要參數(shù),其中活性炭的有效尺寸和均勻系數(shù)
,與活性炭的實際運行效果有著直接的關系
,在同樣的有效尺寸下,均勻系數(shù)越高
,處理效果越好
。水分和可溶物則關系著活性炭的購買成本,兩指標越高
,則購買成本越高
。
綜合上述,在使用飲水用椰殼活性炭的時候,采購時要注意各項指標是否達到規(guī)定標準
頁面版權備注
本文版權歸
鄭州科瀚環(huán)?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萍加邢薰?/b> 所有;本文共被查閱 618次。